高治邦,男,汉族,1933年出生于托克托县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放牛干活,生活非常艰苦,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1949年9月解放军宣传队到来,他积极投身革命,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自此,开启了他如火如荼的军旅生涯。同年参加解放绥远“九一九”起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
抗美援朝老战士 高治邦
1951年,他所在的二十三兵团跟着董其武司令员,走了七天七夜,跨过了鸭绿江,抵达了朝鲜战场。作为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一名医务兵手术队护士班班长,用自己实际行动兑现了医者救死扶伤的庄重承诺。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他不怕苦不怕累,置生死于度外,将每一位受伤的战士都当作亲人来护理,包扎、输液、扎针、手术……护理过伤员数不胜数。1951年获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1956年,被河北军区授予少尉军衔,同年年底,转业到河南平顶山煤矿医院工作。他在部队保家卫国,回到地方为民造福,无论走在哪里他总是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人。
1951年获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
1956年授予少尉军衔
2019年获得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呼和浩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呼和浩特警备区政治工作处“全市最美退役军人”奖杯
2019年高治邦被呼和浩特市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呼和浩特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市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证书
2019年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1962年,他回到新营子镇缸房窑村从事村医工作,几十年来,高治邦一直是缸房窑村村民健康的守护者。村民们提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军人,要将“为人民服务”牢记心间。他时常告诉后代子孙,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听党的话,为人民做好事,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2019年高治邦老人被呼和浩特市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呼和浩特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市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同时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2020年新春,新冠病毒在全国蔓延,已是88岁高龄的高治邦老人一直都在关注着,病毒蔓延,曾经是一名医护人员的老人特别想冲到前线去救治病人,当一名逆行者,但因他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便将自己省吃俭用的3万元捐给前方医务人员。高志邦老人的这一爱心和善举充分体现了军人退伍不褪色的优秀品质,令人肃然起敬!
“ 国家有难我分担,国家富裕我分享。我是一名医务人员,曾在朝鲜战场上救护过伤员,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袭击我国,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更厉害,想到前方参战的医护人员很辛苦,而自己年龄大,体力不好,就把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3万元捐给政府,用于前方救灾。”一封简简单单,朴实无华的《捐赠信》写出了这位抗美援朝老战士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家国情怀。
高治邦老人家中并不富裕,他的老伴儿82岁,身体残疾。他家里虽然有4亩地,但是收入甚少,一年下来种地和养殖加起来收入才几千元。但是,在国家遇到了困难,作为部队培养过的军人,高治邦老人用自己的方式保卫国家,表达一份心意,为社会贡献力量。这位88岁抗美援朝老兵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好了,我们每个人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才能挺直腰杆做人!
一身戎装,一生荣光。耄耋老人高治邦用自己的铮铮铁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奋勇搏击,老人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是防控疫情,共克时艰的时代楷模;是默默奉献、为国分忧的先进模范。革命战争年代,他救治伤员、保家卫国;和平建设时期,他从不炫耀光荣历史,不摆老资格,不找政府麻烦,亲和谦逊,质朴纯粹,用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永葆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高治邦老人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求是公众号、退役军人事务部微信公众号、中国退役军人杂志等多个中央媒体及自治区、市、县级媒体进行刊登报道。
高治邦老人经历了炮火硝烟的战争岁月,见证了党和军队在和平年代的光辉成就,也感受着新时代好政策带来的幸福,他质朴的话语中蕴含着铮铮铁骨,他默默无闻的行动中彰显着不求回报、甘于奉献的精神,是我们首府各级干部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