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哈丽娜
上午9时,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乌兰察布市外出人员综合服务中心就业党支部办公室内人头攒动,十几位来自乌兰察布市的务工人员,与工作人员交谈参加培训的事情。工作人员详细地记录着务工人员的信息和求职意愿,并为他们制定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培训模式。
“服务中心为我们开通了农民工培训绿色通道,通过培训我们能考取从业资格证书,还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乌兰察布市务工人员张旭说。
乌兰察布市是劳务输出大市,自20世纪80年代起,大量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举家搬迁至邻近的城市。据统计,目前乌兰察布市籍长期在外工作生活的务工人员约80万人。由于这些务工人员社保关系还在原户籍地,长期以来,他们都处在“输出地管不了、输入地管不着”的“真空”地带。
为解决这一问题,乌兰察布市在2013年成立了乌兰察布市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地设立了办事中心,方便务工人员就地就近办理业务。2016年,改名为乌兰察布市外出人员综合服务中心,并成立党委,在外出务工人员聚居区设立农牧民工党支部,在强化务工流动党员管理的同时,以支部为单位,进行网格化服务和管理。
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耿晓东介绍,服务中心党委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着“以党建引领服务,以服务促进党建”的理念,加强党支部建设,把流动党员编入基层党支部和党小组。通过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夯实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流动党员带头作用,拉近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距离。目前,建设基层党支部24个,登记在册党员2065名。
服务中心党委还与务工人员聚居区街道党工委成立联合党委,形成“区域联动、活动联办、资源联享、难题联解、品牌联创”的工作格局,解决了流动人口“居住地管不了,户籍地管不着”的难题,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困难。
受疫情影响,务工人员王宏利去年无法工作,曾一度没有了经济来源。联合党委了解到王宏利的情况后,通过“点对点、一站式”的服务方式,帮助他进入生产硅料的企业上班。
疫情以来,服务中心联合当地就业部门,多渠道推送就业信息、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提供“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帮助4000余人实现就业。
针对务工人员技能短板,服务中心以农牧民工党支部为依托,成立家政服务、焊工、电工、电梯工等多个协会,对务工人员进行免费培训并推荐就业,累计帮助5.9万农牧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
此外,服务中心还联合民政、司法、工会、妇联等相关部门,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就地就近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建档,离退休人员年检,下岗职工及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续保,法律援助,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等涉及13个部门的34项服务,为外出人员送去服务和帮助。截至2021年底,服务中心累计服务群众142.10万人次。